来源 | 家道书院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少年时,我们为人子女,在父母的影响下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中年时,我们为人父母,在陪伴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家庭,永远是孩子真正诞生与成长的摇篮。 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让父母也接受教育,真正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新的一年里,各类与高考、家庭教育有关的消息接踵而至。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家庭教育提出要求: “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家庭教育专业性强,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今年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部也意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以多种形式让广大家长们接受进一步的教育。这对广大家长来说,是福音也是责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很多人都挂在嘴边,但大家好像只是在嘴上说说,很少有人真正重视这件事。 前两年,有一句日本谚语在中国流行:“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起来的。”很多人深以为然,但针对家长的教育始终没有落到实处。 近些年来,关于家长接受教育、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观点越来越多。早些年,永远都是家长在要求孩子进步、读书,自己却袖手旁观,只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不会主动成为陪孩子一起成长的参与者。 我听到过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自己上学时成绩很差,后来虽然努力打拼有了一点成绩,但读书的心结始终存在。有了孩子之后,他对孩子寄予厚望,给孩子请了各种老师,希望他能读书有成。 但父亲没有意识到,孩子一直在观察自己。有一天,父亲在催促孩子读书的时候,孩子冷不丁怼回来一句话:“你只是让我读书,自己却在一边瞎乐,你都不喜欢读书,为什么一定要我喜欢?” 父母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没有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内心最大的失落之一,就是发现自己在进步,在认识这个世界,但父母仍然站在原地,没有变化。 这是孩子青春期的悲哀,也是很多家长的悲哀。一对相爱的男女领了结婚证就可以一起生活,但他们没有经受过任何关于家庭教育的教育,就要成为父母,这是不负责任的。 教育部这次提出的让家长进一步接受家庭教育的想法,就是针对一直被我们忽视的“家长教育学”提出的。 为什么一定要教育家长, 强调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学”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提到要给准备成为父母的人开“家长教育学”的课程,学完了这门课,成为合格的家长,才可以生孩子。 为什么一定要教育家长,强调家庭教育? 陈宝生部长讲得很清楚: “家庭教育要高度重视起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无论何时,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 太多家长把教育孩子当作老师的任务,孩子送去学校就万事大吉。有教育专家说过一句很刻薄的话:“我们亲自把孩子生下来,却从来不把孩子当亲生的来养。” 学校教育毕竟功用有限,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本来就难,可是,就算在学校里费力培养出的好习惯,回到家里,遇到完全不懂教育法则的父母,好习惯马上付诸东流。 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反复在做“进一步退两步”的事情。 家庭教育的重点 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 为什么要专门提出把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专业性强,家长们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 陈宝生部长表示:“今年要研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和家庭教育学校指导手册,针对不同学龄段设置课程、开发教材、举办活动,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并着重提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强化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家长的监护和教育主体责任,引导家长承担好法定的养育和教育责任。” 教育部看到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很多人身边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大部分家庭还陷在这种问题里无法解脱: 家庭教育由妈妈一人独揽,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无法独立; 爸爸只是支付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情商提升、眼界开阔缺乏帮助; 父母不会和孩子交流对话,更多时候是个统治者,而不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伙伴,他们最喜欢用“我这还不是为了你好”来控制孩子; 除了“丧偶式”育儿,还出来了“诈尸式”育儿,父母在各种极端的育儿情绪中不能自拔,只会让孩子学习知识,没有让孩子学会面对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 《家长教育学》 所以,借着教育部这次重磅提出推动“家庭教育”,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学》中的片段精华: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精选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
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 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
2020-09-25 15:25:34
-
请告诉孩子: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2020-09-18 10:24:30
-
让你的讲话成为学生过滤不掉的声音
2020-08-31 17:11:05
-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0-02-06 15:17:58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