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锐评】用外国人的话肯定教育只是自我陶醉

字号+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08-09 14:06:06 我要评论()

对中国教育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而需要科学、理性的研究。借助国外的某些测试、研究,或者外国人的话来盲目肯定中国教育,为


借助国外的某些测试、研究,或者外国人的话来盲目肯定中国教育,为应试教育制度辩护,并为继续坚持这样的制度“找理由”,并非理性态度。

据外媒称,中国的中小学常被批评,人们认为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基本事实,几乎没有深度推理的能力。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中国在培养世界上一些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强的学生。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的新生入学时,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比美国和俄罗斯的同类新生的水平高两到三年。(《参考消息》8月7日)

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得出了一个连中国教育者都吃惊的结论:中国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全世界最强,只是到了大学之后,批判性思维才失去优势。真是这样吗?

中国的大学教育有很多问题,包括大学普遍重视学术研究,忽视学生培养,缺乏自主权,学生无法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与课程,等等。但是,大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不强不只是大学教育造成的,应试化的基础教育同样要承担责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共同的任务。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重视学生知识教育,学生科学、阅读、数学(升学考试内容)很强。但是,由于评价体系单一,我国学生的质疑、批判、创造力是令人忧虑的。国际上也有很多关于创造力的调查,中国学生总体的表现是落后的。

美国的一流大学近年来在录取中国学生时,已调整评价标准,不只看分数高低,而更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述研究还用测试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其意义是要打问号的。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是我国内地机构资助的。它选择的样本只是计算机和工程类学生,这些专业是中国学生的强项,这好比选择最发达的一个县来研究农村问题一样。

对中国教育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而需要科学、理性的研究。借助国外的某些测试、研究,或者外国人的话来盲目肯定中国教育,为应试教育制度辩护,并为继续坚持这样的制度“找理由”,并非理性态度。这不过是一种自我陶醉。(熊丙奇)

 

1.立国教育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立国教育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立国教育网”或“立国教育联盟",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立国教育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立国教育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陶西平:笑声、掌声、辩论声,声声入课堂

    2018-04-28 09:37:45

  •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词汇解读

    2018-03-07 15:33:55

  • 和平年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更不容"缺席"

    2018-02-23 21:15:17

  • 谁掌握大数据谁就掌握育人主动权

    2018-01-29 12:36:00

网友点评